大阪出發尋貝聿銘構建的日本「桃花源」 Miho Museum夏季展登場 - Fly GBA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Promotion Banner

大阪出發尋貝聿銘構建的日本「桃花源」 Miho Museum夏季展登場

撰文、攝影:何小雲
每一個人都希望尋找自己的桃花源,在身處的國度難尋,不妨考慮花一天的時間,回到「鄉下」拜訪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在日本滋賀縣深山所建的Miho Museum。如果在櫻花季節,由大阪出發,搭乘JR列車再轉專線巴士,便發現尋訪的旅程雖然要花多一點時間,但當看見貝聿銘所打造的Miho Museum,便會有〈桃花源記〉「忘路之遠近,忽逢桃花林」之感!
搜尋優惠機票

櫻花路.隧道.天橋成就獨一無二美術館

 

貝聿銘這位曾經設計巴黎羅浮宮金字塔人口的建築師,在設計Miho Museum是以陶淵明的〈桃花源記〉作為藍本,因此,「桃花源」豈能沒有花?他在通向美術館的路途上,打造了一條櫻花步道,種滿枝垂櫻。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,較常見的染井吉野櫻早開花,並形成獨特的「瀑布」效果。

IMG_20240928_101019.jpg
筆者到訪時是9月,因此沒有櫻花只有枯枝,但映襯背景的隧道也非常漂亮。

 

〈桃花源記〉是描繪一名漁夫迷路後,循著桃花林進入一座洞窟。「林盡水源,便得一山,山有小口,仿佛若有光﹒﹒﹒復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。」而從接待處經過櫻花步道,就會走入隧道,在盡頭就會如桃花源記般,感覺豁然開朗,見到遠方的美術館。

IMG_20240928_101455.jpg
隧道採用金屬材質,蜿蜒的設計,加上燈光的引路,及出口引入的光線,令人有柳暗花明之感。
IMG_20240928_101435.jpg
隧道內的燈光也以含蓄的一個又一個的半圓作設計。
miho-museum.jpg
春天櫻花盛放時,隧道影照出一遍粉紅。(圖片來源:Miho Museum網站)

 

隧道盡頭除了迎來遠方的美術館外貌外,還有一條百米長的吊橋,反映了貝聿銘建築設計的精髓——纖細的索線在隧道口以放射線形式展開,經由橢圓形的鋼架收縮,而索網的構圖中間點就是指向美術館。

IMG_5332.JPG
在隧道盡頭的圓框加上索線的三角中空,讓美術館更加突出。
IMG_5342.JPG
IMG_20240928_113339.jpg
(左圖)走出隧道再回望吊橋,這放射形的橢圓形設計非常漂亮。/(上圖)美術館前又是一個圓形廣場,與接待處前的廣場都是以圓形作設計一脈相承。由接待處步行往美術館,約需7-8分鐘,如果想慳腳骨力,可以乘搭免費的接駁車。
003.jpg
燈光下的吊橋,由半圓及橢圓形不斷向外伸展。(圖片來源:Miho Museum網站)

 

美術館的屋頂是採用「歇山式」設計,即是其正脊兩端到屋檐處中間如折斷了,分為垂脊和戧脊,好像「歇」了一歇。屋頂以金屬條作支撐,以玻璃取代瓦片,再以仿木紋鋁隔柵製造光影效果,配合不斷重覆的三角形,形成很豐富的空間組合,既有古雅的造型,同時具有現代的空間感覺。

 

大門的設計也是採用貝聿銘的中式文化概念——天圓地方。踏入大門,就會瞥見偌大的落地玻璃窗外有數棵松樹,正好用來迎客打卡。

IMG_5338.JPG
美術館的玻璃屋頂採用歇山式,用三角形拼合而成。
IMG_20240928_151406.jpg
美術館大門「天圓地方」的月亮門(又稱為圓洞門)。
18.jpg
貝聿銘深信「一個建築成功的關鍵取決於光線」,三角形的屋頂設計,令美術館充滿光影效果。(圖片來源:Miho Museum)
IMG_20240928_104507.jpg
美術館的「迎客松」,其中一棵姿態優美地橫臥中央。
IMG_20240928_112605.jpg
美術館內連牆上的燈也呈三角形設計。

 

貝聿銘過去設計的建築,通常像地標式的「雕塑」非常突出——羅浮宮入口、香港中銀大廈,但今次的Miho Museum,有八成的建築都是埋於地下,與群山融為一體,無法一窺全貌。

IMG_20240928_151419.jpg
IMG_5352.JPG
(左圖)貝聿銘將傳統日式路燈,以現代手法展現。(上圖)從Miho美術館外望,可看到紐約世貿中心的建築師山崎實設計的神慈秀明會總部。

 

 

館藏三千涵蓋歐亞埃及 接觸美麗培養情操

 

1997年落成的Miho Museum,並不是貝聿銘第一次跟神慈秀明會合作的建築項目,早於1990年便建造了禮拜堂的鐘塔,及後還有2012年Miho美學院中等教育學校禮拜堂。

1987年認識了貝聿銘的小山美秀子,秉承先師岡田茂吉的精神,抱持「追求並接觸美麗的事物,可培養出高尚情操,進而孕育出美麗社會」的信念,遂打造了Miho Museum。

小山美秀子40多年來的收藏,包括有日本的茶道用具、神道及佛教美術、書畫、陶瓷、漆器工藝,還有埃及、歐亞及中國等地的古代藝術品。館藏約有3,000件,其中250-500件是常設的展品。7月上場展覽,包括「傳說中的漆匠佐野長寬:奇想和風雅的世界」及「孝子傳圖的世界:永遠的北朝——從董黯到燃燈佛」。

IMG_5350.JPG
貝聿銘設計、1990年落成的神慈秀明會禮拜堂鐘塔「天使之喜」,靈感來自撥弄琴弦的三味線撥子。
WhatsApp Image 2025-07-09 at 4.52.29 PM.jpeg
美術館藏品之一:3-4世紀羅馬的《戴奧尼索斯》馬賽克拼貼畫。(圖片來源:Rebecca)

 

 

兩間餐廳嚴選天然食材 預時間排隊

 

老遠乘車來到Miho Museum,是可以在這裏花一整天的時間,既可以欣賞大師的建築,又可以慢慢細賞創辦人的豐富藏品。不用擔心要餓著肚子,因為美術館內有兩間餐廳,一間是位於接待處的Peach Valley,另一間是在美術館內的Pine View,可以午飯用膳於前者,下午茶就試後者。由於許多參加者都有同樣的想法,特別是在接待處的Peach Valley,最好預時間排隊輪候入場,並且請博物館員工提供方便進出美術館的手帶。

IMG_20240928_105834.jpg
美術館內的Pine View環境較開揚,坐近窗旁,更可以欣賞外面的夏綠秋楓。

 

兩間餐廳所使用的食材及調味料,都不使用人工肥料及農藥,以自然堆肥法種植,讓大家吃得放心。Peach Valley提供手打烏冬、蕎麥麵、自家製豆腐、天然酵母麵包等食物,Pine View則有自家製蛋糕、日式點心、輕食,想不到還有自家出品的Miho紅酒。

IMG_20240928_121757.jpg
(上圖)Peach Valley,有3款不同味道的飯糰配搭時令蔬菜及豆腐。(右圖)Pine View可以享用綠茶紅豆蛋糕。
IMG_20240928_144017.jpg

 

話說意大利北部Sacrafamilia 的莊主,2008年參觀Miho Museum時,對於美術館的藏品及餐廳的天然食材印象深刻,遂萌起釀製無添加劑的葡萄酒,品牌GRANDMA由此誕生,並向美術館創辦人小山美秀子致敬。2011年還有白酒GRANSOL及紅酒GRANRE推出。2015年的GRANDMA曾被意大利葡萄酒雜誌《LaVinium》將它與波爾多的Chateau Petrus並列,更入選《一生必喝1001款酒》之列。

WhatsApp Image 2025-07-09 at 3.59.58 PM.jpeg
美術館總共有3間商店,分布於不同地方。其中一款入門紀念品便是文件夾,圖左為公元前4-2世紀的希臘鹿形來通杯(Rhyton)。

 

 

Miho Museum

地址:日本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田代桃谷300

電話:+81-(0)748-82-3411

開放時間:10am-5pm,春季:3月中旬-6月上旬;夏季:7月12日-8月24日;秋季:9月上旬-12月中旬。

入場費:成人1,300日圓(約HK$72),高中及大學生1,000日圓(約HK$55),中小學生免費

網址http://miho.jp

交通:由大阪或京都乘JR琵琶湖線至石山站(由大阪出發45分鐘,由京都出發15分鐘),轉乘帝產巴士至Miho Museum(約50分鐘),由9:10am-1:10pm每小時一班,周末及假日會加開兩班。

 

 

IMG_5338.JPGIMG_20240928_150456.jpgIMG_20240928_140647.jpgIMG_20240928_100739.jpg
IMG_20240928_133938.jpg
+4